年年难过年年过,年轻人若公司降薪裁员了,了不起自己再换个职业,但在低调的角落里,那些曾经辛辛苦苦的“挑山工”们,如今也遭到了来自科技上的降维打击。
想必如今很多人已经对机器狗不陌生了,发达城市也有已经有人带着机器狗出门遛狗了,抖音上与机器狗有关的视频更多,而机器狗替代“挑山工”这件事与其说令人感到悲伤,不如说这是时代的洪流。
2月24号,一则新闻火爆网络,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,只因为这条新闻中牵扯着两个敏感群体,一个就是“挑山工”,一个则是“机器狗”。
目前在泰山的旅游景点里,之前那些“挑山工”们已经面临失业,如果你来到泰山旅游,你会看到一些背负着食品等商品的机器狗,在缓慢的一步一步爬上山去。
想来游客们看到的第一眼就是很新潮,不禁感叹科技的发达,然而新潮兴奋之后又是什么感情呢,想来就是沉默与唏嘘了吧,曾经那些上了年纪的“挑山工”们,如今也许未来再也不会有他们的身影。
有的网友认为只是科技的进步,挑山工们一直都做着危险的事,拿着微薄的薪水,有人问过挑山工,把一箱方便面背上山顶能赚多少钱,答案就是不到50块。
3个小时的爬山时间,单单就是爬上山所付出的汗水,都不值这50块钱,这些挑山工们普遍年纪偏大,有些甚至已经50多岁,这样的年纪做着这么辛苦的工作,真令人感到难过。
然而即便如此,他们也是山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,我们游客除了沉默与偶尔与他们聊上几句,就是早早的让开道路,以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。
有时候现实就是这样的沉重,倘若这些老人家里有个优秀的子女,想来绝对是不会让他们来做这样的工作的,但不赚钱又很累的工作,总要有人干,因此可以说挑山工是这社会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。
机器狗的出现替代了他们,也许这是一件好事,毕竟年纪大了当挑山工就有危险,但当面临自己被替代的时候,挑山工们还是选了沉默,未来他们又该如何养活自己,这是一个问题。
机器工的出现让网友们议论纷纷,有的网友感叹挑山工将要面临集体失业,有的网友夸赞这是技术进步,总的来说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,也许这都成为事实,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趋势。
要说今年春晚上那个节目最亮眼,其中肯定有机器人跳舞的那个节目,机器人都会扭秧歌了,未来机器人再干别的还会让人奇怪吗。
那么为啥挑山工会率先被机器狗所替代,很大的一个缘由是挑山工的工作内容很“简单”,这是对机器人来讲,因为驱动机器人的动能是电力,但人做出力的活就很费劲,也就显得不简单。
根据这个规律推算,最先要被AI机器人所取代的就是那些,具有危险工作性质的同时工作内容单调简单的,这样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能无限替代,安全高效也省去更高的人工成本。
此外复杂的出力工作机器人暂时难以替代,AI虽然发展的很快,但还没有到全面打败人的地步。
除了机器人以外,AI也将替代一些电脑操作的工作,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“文案编辑”,“数据分析”等类似职业。
由于AI可以自动达成目标,并且AI的能力在员工的能力之上,因此也许很快就要出现,一款自动化的“办公AI”,一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工作的办公AI出现,那么员工即将面临没有存在的必要。
实际上AI的出现对计算机相关的职业的冲击,远大于体力劳动,打个比方来说智能驾驶的关键就在于AI智能,它替代了一切需要操作系统的行为。
反而是那些工具类型的,比如做饭这种复杂的行为,要使用到铲子、投放调味品等等,这些复杂行为,目前机器人难以取代。
而市面上的那些会做饭的机器,只能称之为机器,而不能称之为机器人,真正的机器人是有着AI的智能的,它还可以不断学习,以此更好的完成任务。
但等到AI淘汰掉一大部分办公职业后,估计很快动手能力强的智能学习型机器人就出来了,到当时,无论是做饭也好,还是照顾老人也好,甚至是表演才艺也好,都将成为机器人的主场。
试想一下,未来去音乐会听机器人偶像的歌,或者来到高级饭店,吃一顿机器人大厨做的满汉全席,再者还有别的等等,可以联想出的无数的机器人应用,只需要机器人具备人类的学习功能,未来终究能实现这一步。
也许00后应该庆幸自己活在这个科技飞速进步的年代,而且在体验科技变化的同时,我们暂时也没有面临着机器人发展到最终带来的风险,可以说这一代是安全的也是幸福的。
最后机器人和AI的出现,未来将会真正的带给我们众多影响,也许以后没人需要上班了,没人需要打工了,有机器人帮自己干活,而自己只需要每天躺在家里享受高福利就行了。
当然这样的想法还是想的太美好了,即便是没有打工的机会,对人来说还是要找一些健康的爱好,丰富自己的人生,要明白一点,机器人始终是用来服务人的,而不能因为机器人的出现,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变。
机器人也好、机器狗也罢都证明了科技发展的先进性。但是应该把机器人和机器狗用到具有危险性和难度大的职业中去,而不应该抢低收入者的饭碗。